淮北市教育局-凯发k8国际提现
意见征集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我市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建设职教强市、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市教育局牵头起草了《淮北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相关建议,请于4月22日前将修改意见发送至市教育局邮箱:550886452@qq.com。
联系电话:3199297 联系人:陈晨
附件:《淮北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2020年3月22日
淮北市教育局关于征求《淮北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意见的函.pdf
意见反馈
《淮北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公众意见征集期间未收到反馈,故无相关反馈采纳情况,特此说明 。
根据关于征求印发《淮北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意见的函要求征求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意见,现将意见征集反馈和采纳情况公布如下:
市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各职业院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9次会议同意,现将《淮北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淮北市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
2020年7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淮北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新时代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战略,制定本方案。
目标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城市转型,紧密对接我市主导产业,完善高素质专业人才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探索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开展多元化办学格局。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中。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一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到2022年,全市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办学条件基本达标,主要办学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区域内的中职学校达到b类学校的办学水平,并有2所学校达到a类学校的办学水平。重点建设好2所高职院校、5所中职学校和一批骨干特色专业(群);建设2个以上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3个以上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超过60%。建设3个以上省级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1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成1个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领衔人)名师工作室。经过5年努力,全市职业教育基本完成办学格局、发展方式和培养模式三个重要转变。
一、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一)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落实好职普比大体相当要求。切实做好中职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工作,完成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省级达标建设目标和任务。强化市级统筹,支持和加强县(区)域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推进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实施。引导学校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主动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支持煤电、机械制造、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和陶铝新材料、新型煤化工、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文化旅游、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等行业领域紧缺急需的专业建设。加快融入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走专业集群化特色发展之路,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切实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推进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实施,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带动全市中职学校整体办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牵头单位:市教育局、濉溪县人民政府、杜集区人民政府、烈山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国资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二)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专业建设。加大高职招生政策宣传力度,落实好高职院校多种录取政策,为愿意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中职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包括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在内的社会人员提供多种择优录取方式、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优化外省籍中职生分类考试报名程序,完善社会人员入读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制度。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退役军人局等)
(三)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淮北理工学院)转设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支持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逐步提高普通高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积极探索中职、高职与本科高校联合开展长学制人才培养试点。服务军民融合发展,落实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生、退役军人进入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接受教育培训等政策规定。推进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之间的融通、衔接、共建共享,试点同层次相近学科学分互认、专业联合培养。(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退役军人局等)
(四)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建立完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重点围绕煤电、煤化工、食品、矿山机械、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六大主导产业及“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建立以职业院校为基础,职业培训机构和行业企业为重要补充的职业培训体系,以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为主要方式的培训组织实施体系。支持优质社会培训组织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县区人民政府)
二、健全职业教育制度
(五)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坚持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我市职业教育,推动我市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实现企业和社会参与、多元投入、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和培训,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职业院校和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政府采取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和出租、转让闲置的国有资产等措施对民办职业院校予以扶持。对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可以采取政府补贴、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扶持措施。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制度,完善民办职业教育准入、审批和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退出机制。〔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国资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粮食和储备局、能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税务局等,县区人民政府〕
(六)推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制度。推进各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支持各职业院校全面推进1 x证书制度(学历证书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各职业院校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和改革试点,有序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粮食和储备局、能源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三、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七)落实好国家、省有关促进产教融合政策。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充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可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支持。支持淮矿集团、皖北煤电等我市规模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并按规定落实相关奖励政策。〔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国资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粮食和储备局、能源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八)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推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双主体育人。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全面推广“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双培型”培养模式,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中学校获得的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作为增量部分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由学校按规定处理。〔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国资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
(九)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健全专业设置定期评估机制,引导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对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需求,每年动态调整1次专业,三年全面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教科研水平,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符合职教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健全专业教学资源库,进一步扩大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覆盖面。遴选认定一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加强智慧教育建设,适应“互联网 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国资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十)推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个性化发展。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和淮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体系,依托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职院校,和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淮北卫生学校、濉溪职业技术学校、烈山区中等专业学校、杜集区中等专业学校、淮北煤炭管理干部中等专业学校等六所中职院校,持续推进以服务淮北市支柱产业为基础,以培育新兴产业为方向,以建设“四基”产业为重点的急需紧缺中高级人才专业建设。支持各职业院校开展特色示范校内涵建设,建设未来发展急需的专业、专业群,培养一批“江淮工匠”“相城工匠”专业技能人才。(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濉溪县人民政府、杜集区人民政府、烈山区人民政府)
(十一)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通过政府牵头、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示范带动,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企业真实生产、社会培训、技能鉴定、技能比武、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基地。重点建设10个被列入省级示范的实训基地。支持校企共建、校校共建一批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利用实习实训基地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利共赢、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运营模式,为社会公众、职业院校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粮食和储备局、能源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国资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
(十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020年起,我市除“双师型”职教师范毕业生外,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职业院校招聘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自主聘任办法,支持职业院校根据专业教学需求聘请兼职教师,推动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兼职兼薪双向流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完善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双师型”教师引进绿色通道。培育建设一批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立“大师工作室”,组成技师团队。支持职业院校组织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出国(境)研修访学。(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委编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县区人民政府)
(十三)推动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按照市场导向、利益共享、合作互赢原则,鼓励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支持以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的淮北市现代职业教育联盟、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为牵头单位的淮北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和淮北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濉溪职业技术学校为牵头单位的淮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支持以淮北卫校为牵头单位新组建淮北市现代康养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促进集团内校企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争创省级示范职业教育集团。支持职业院校、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跨区域融入省内职业教育联盟和长三角地区职业教育联盟。(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县区人民政府)
(十四)做强做优淮北职业教育品牌。坚持先行先试,依托安徽省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项目建设,推进淮北职业教育在重大项目建设、内涵发展上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充分发挥职教园区人才、人力的集聚效应,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因地制宜推进职教园区的管理和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园区在培训、实习实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产业孵化、信息服务等各项预设功能,增强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创建职教园区品牌。加强市级统筹,推进各职业院校品牌建设。推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跻身全国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行列;扶持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匠大师工作室”品牌内涵建设,促进职业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和名师工作室共同体发展;推动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职教品牌校;打造淮北卫生学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推动升级为国家示范性品牌专业;启动濉溪职业技术学校示范建设工程,创建职业院校县域内扶贫富农品牌。(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县区人民政府)
四、做好推进改革的保障和实施工作
(十五)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三全育人”(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培养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县区人民政府)
(十六)健全经费投入机制。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高质量职业教育,拓宽职业教育办学筹资渠道。落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制度,在巩固落实高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12000元的基础上,根据全市发展需要和财力可能逐步提高拨款水平。不断完善职业院校学生资助制度,落实对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倾斜政策,进一步扩大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国资委);配合单位:县区人民政府〕
(十七)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严格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支持高技术技能人才领衔的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建设,支持工匠大师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或设立大师工作室。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加大对职业院校参加技能大赛成绩突出人员的表彰奖励力度。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教生进校园”等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依托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一批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推动职业院校资源面向基础教育、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全面开放。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等,县区人民政府)
(十八)完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淮北市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市级统筹协调。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组建淮北市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对职业院校开展指导、考核、评估等。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定时发布职业教育年度报告。建立职业教育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将职普比大体相当和生均拨款政策的落实、办学绩效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作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并落实督导报告、公报、约谈、限期整改、奖惩等制度。(牵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配合单位:县区人民政府)